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續《流氓國家》翻譯評論(16)

原文(p.4第三段):
The only novelty in these positions is that they are public. In internal records, they are assumed from the earliest days of the post-war order. The first memorandum of the newly formed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1/3)called for military support for underground operation in Italy, along with national mob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vent the Communist obtain domination of the Italian government by legal means”; subversion of democracy in Italy remained a major project at least into the 1970s.9 The record elsewhere is too rich to sample. It includes not only direct aggression, subversion, and terror, but also support for the same practices on the part of client states: for example, regular Israeli attacks on Lebanon that have left tens of thousands dead and have repeatedly driven hundreds of thousands from their homes; and massive ethnic cleansing and other large-scale atrocities conducted by Turkey, within NATO, abetted by a huge flow of arms from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that escalated as atrocities peaked.10

譯文(p.007第二段):
這些立場的宣示唯一讓人感到新奇的地方,就是他它們都是公開的。依照美國國內的紀錄,這些立場可以追溯到後冷戰時期的最早期。「在共產黨經由合法的方式,取得義大利政府統治權的事件中」,新成立的聯合國安理會所建立的第一項備忘錄,便是要求對義大利的地下組織提供軍事支援,並伴隨著美國國內的動員;至少到一九七零年代為止,破壞義大利的民主成果,仍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目標。
        其他的紀錄更顯露出豐富的案例。這些例子不僅包括直接的侵略、推翻政權及恐怖行動,同時也支持部分美國的委託人國家(client state)採取同樣的作為:舉例來說,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定期攻擊,已經造成上萬人的死亡,並且不斷地將成千上萬的民眾趕離他們的家園;而土耳其進行的大規模種族淨化以及大範圍的暴行,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內部,因得到柯林頓政府的軍事援助,而讓整個惡行達到巔峰。

討論:
譯文一開始「這些立場的宣示唯一讓人感到新奇的地方,就是他它們都是公開的」這一句讀起來沒有明確的意思。照原文看,作者的意思是說,美國的立場一向就是如此,只是以前是暗地裡,現在是公開的(豈不見原文they─也就是”these positions”─ are public的”are”是現在式嗎? )─這是現在這種立場宣示唯一的「新意」,其他的都是一樣的話,老生常談,說了很多年了。就因為是說了很多年了,所以接著作者才會說到美國從甚麼時候開始就一直是採取這種立場。作者說,從(美國)國安會初成立開始("the earliest days"),他們的第一份備忘錄就…。這裡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譯者譯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 Security Council)…我說啊!做翻譯,必備基本能力有好幾個,其中一個就是要常識豐富。因為你翻譯的時候,原文所說事情的背景你要知道,才能夠了解原文的意思。要是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你就要查,要問,要求證,這是基本工作態度! 至不濟,像你這麼「無意間」,把個美國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翻譯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你也要有個常識上的敏感性,對日常事理的敏感性,感覺到狐疑說,(以下)聯合國安理會這種國際性調停機構怎麼會要求美國對義大利的地下行動組織提供軍援,還要求美國要全國動員(national mobilization)呢?所以你要夠敏感,警覺到這裡不會是聯合國安理會。這樣你才能夠防止自己錯誤,才不會譯錯東西。再來,我們回頭看,美國早在”post-war order”的一開始就已經採取這種立場;這裏譯者把”post-war order”翻譯成「後冷戰時期」差太多了。所謂post-war order,其實指的是二戰後數十年以英美中蘇等國為世界政壇主導國的「(二)戰後世界秩序」;冷戰則是這數十年間(尤其是)美蘇兩國間的無戰事對抗。該兩國間的冷戰直到戈巴契夫在俄國主政之後才結束。當然,這以後才叫「後冷戰時期」。所以”post-war”和”post-cold war”是不一樣的年代,兩者時間相差了四十多年。”post-war order”譯成「後冷戰時代」,除了沒有看懂,還是反射神經式的譯法!
    “The record elsewhere is too rich to sample.”─還記得大家以前常背的”too…to…”太…以至於無法…”這一句片語嗎?所以這一句你要說成類似於「另外還有很多紀錄,因為太多了,所以難以取樣」這樣的意思,才會清楚。原文用對比語法「太如何以至於無法怎樣」來彰顯太如何;這一句譯文顯然失去這種「對比」法。而且,美國對他國的流氓行徑又不是好事,說這種事情有很「豐富」的案例,恰當嗎?再來,”client state”譯成「委託人國家」意思不會清楚。這兩天有報紙(比方自由時報)把這個英文詞彙翻譯成「客戶國家」,也不清楚。英文這種語意邏輯銜接方式和中文相反的詞彙,你直譯過來一定不知所云。這個問題改天精神好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討論一下;因為有多少英譯中譯者在這裡跌跤。這一類語句不但不能直譯,而且還要依中文語法改寫。這樣,”client state”在中文最接近的說法是「附庸國」。只是,在這個民主解放的時代,「附庸國」一說略嫌封建了一些,如果不喜歡,就說是「衛星國家」吧! 接著,最後一句說的是,當土耳其的暴行達到巔峰時,同時也是柯林頓政府武器(向土耳其的)流量升高時。這句話意思是在說柯林頓政府對土耳其政府的軍援與土耳其政府暴行之間時間上的關聯(同時發生),並沒有說「因…柯林頓政府的軍事援助,…讓整個惡行達到顛峰」;前者講的是關聯,後者卻說的是因果;後者是錯的。最後一個問題:回到最前面,「立場」的數量形容詞用「些」而說「這些立場」也很怪異。中文說到「立場」只會說這「種」立場;哪有這「些」立場可言?其實數量形容詞的翻譯是台灣人英譯中最常出現問題之處,也相當值得討論;不過也要等精神好體力好的時候了(圖:戈巴契夫)。Good night!(流16,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