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續《流氓國家》翻譯評論(03)

但是,第一個錯誤是:
把"applied to assorted enemies"翻譯成「用來辨別敵我之分」,完全不知所云。譯者看不懂這幾個字,把' to assorted' 中的'to'解讀為不定詞,因而認為'assorted'是動詞,偏偏又忘記不定詞後面的動詞必須是原型。但原句既然''applied to'是動詞片語,顯然''to'便是介系詞,所以'assorted'是形容詞,形容' enemies',合起來意思是「各種敵人、各式各樣的敵人」。
再來,簡單的'Logic suggests'兩個字,中文沒有這種語法,譯者便揉得好辛苦。「邏輯」這個東西 「建議」我們說...,所以這兩個字譯成「按邏輯推」即可,不須大費周章做英文句子解說,說成「經過簡單的邏輯思考,我們可以推論」,不論字面形式或內在概念都太多,太over了。"the most powerful states"翻譯成「最強大的國家」也有疑意。若'most'在這裡解為「最」,那麼'states'即不應為複數。依本書行文論及世界各列強國家的霸權行徑,那麼這裡的'most'應解為「大部分」。再來,整段裡面就「而國內的約束一直是歷史上備受肯定的期許」這一句最不知所云。這一句的原文為"an expectation that history confirms"意思是,前面說「照邏輯推...應該...(如何如何)」─這種''expectation',這種預期,這種預斷歷史都一直在'confirms';歷史上一直在應驗,屢試不爽。所以這一句應為譯為「這種預斷,歷史上一直在應驗」等這樣的意思。
此下一段,林譯的理解大致沒錯,但是文句鬆弛錯落─此其餘事,茲不論。(流03,待續)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續《流氓國家》翻譯評論(02)

中譯《流》書第一章這樣開始:
如同許多其他政治論述的用語,「流氓國家」(rogue state)一詞有兩種用法:一是宣傳性的用途,用來辨別敵我之分,一是照字面上的意義,用來形容不把國際規範放在眼裡的國家。經過簡單的邏輯思考,我們可以推論,除非存在著國內的約束,否則最強大的國家應該是傾向於後者,而國內的約束一直是歷史上備受肯定的期許(?)
儘管何為國際規範並沒有定於一尊的答案,但普遍認同的基準仍存在。二次大戰結束後,這些規範部分被法典化為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庭的判決以及各種不同的協定與條約。美國認為自己可以不受這些規章的約束,自冷戰結束後更是如此,而且,由於它的超級強大,甚至連破壞規範的藉口都不太需要。(譯本p.001 全部)

原文:
Like many other term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the term "rogue state" has two uses: a propagandistic use, applied to assorted enemies, and a literal use that applies to states that do not regard themselves as bound by international norms. Logic suggests that the most powerful states should tend to fall into the latter category unless internally constrained, an expectation that history confirms.
Though international norms are not rigidly determined, there is a measure of agreement on general guidelines.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these norms are partially codified in the UN Chart,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decisions, and various conventions and treaties. The US regards itself as exempt from these conditions, increasingly so since the Cold War ended, leaving US dominance so overwhelming that pretense can be largely dropped.(原文p.1, 第一段,第二段中)

光看中譯,大部分看似正確,只有「而國內的約束一直是歷史上備受肯定的期許」這句不知所云。
各位可以先試閱原文,然後比對一下譯文,甚至試譯出來也可以。
譯文的分析與批評,請見《流氓國家》翻譯評論(3)(流02,待續)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論《流氓國家》(正中書局出版)的翻譯(01)


論Noam Chomsky著,林祐聖翻譯,正中書局出版《流氓國家》(Rogue States)。

《流氓國家》(以下簡稱「《流》書」)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Noam Chomsky的著作之一。「流氓國家」在書中指的是美、英等「列強」國家。Chomsky在本書論述美國轟炸伊拉克、假藉NATO干預科索沃、支持東帝汶恐怖政權等事件,彰顯美國等強權國家的偽善政治、國家暴力、濫權等情事。他依照美國自己的標準,將美、英等國列為真正的「流氓國家」。中文版譯者林祐聖(以下簡稱「林譯」)翻譯本書當時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碩士。

《流》書的翻譯從全書第一句話(第一章標題)就錯。
該標題為"Rogues' Gallery: Who Qualifies?"
此句林譯譯為「流氓的長廊:誰來判定?」,一看就知道錯了。這裡的'qualifies"是動詞'to qualify',意思是「夠格、符合資格」。林譯理解為「來判定」,顯然影響到他對'who'的理解,弄到主客混淆不清,把原意要說who符合「流氓」資格,弄成了who來判定誰是流氓。他顯然是在'qualify'這個字上面跌了一跤。像'qualify'這種英文單字,以一個字藉動詞形式表達「夠格、符合資格」這種意思,是中文所沒有的。林譯讀不懂,只好胡亂推理﹐進而影響他對主詞who的理解。
再來,「流氓的長廊」是甚麼意思?看似流氓「擁有」甚麼「長廊」,這當然不對。而且「長廊」兩字非常具象,會將讀者的思路引導到這裡,讓讀者的理解岔入錯誤之處。其實直接理解為「流氓畫廊」就很清楚:(擺置)流氓(畫像的)畫廊:誰(的畫像)夠資格(放在這裡)?不是嗎?了解rogue和gallery之所以在這裡互相collocate所產生的意象,再了解'qualify'動詞是指主動態的「符合資格、夠格」,此中的文理、文意就豁然開朗,何至於譯成「流氓的長廊:誰來判定」呢?http://chomsky.info/(流01, 待續)。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發刊詞

將一種語文所講內容及其意思用另一種語文講出來就叫做翻譯。這個過程,先是要閱讀,理解原語文,而後把其中的內容和意思用另一語文講出來,寫出來。所以這時候閱讀原語文的能力要夠,譯語文的表達能力也要夠才可以;缺一即不成事。但是衡諸多年來國內的翻譯品質,優良的翻譯固然有,但是很爛的翻譯也不少。現在人的中文不論讀寫都很差勁,寫起文句往往詞彙貧乏,詞不達意,詰屈聱牙;其中原因有好幾個,其一便是受到多年來爛翻譯的影響。翻譯的語文竟而可以影響一國人民的文字表達水平至此,表示多年來國人閱讀的文籍多偏向由西系語言撰寫的,因而長久以來深受其中譯語文薰習所致。國人多年來的閱讀習慣為何偏向西系文籍,這個問題應該由文化社會學─如果有這一「學」的話─學者來探討,不是本部落格要討論的題目。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為何以中文迎向外文時,中文(在翻譯之後的中文裡面表現出來的是)「潰敗」若此?若非一國文化根基薄弱,與外國文化接觸互動之後即不至於產生此種難堪的結果。這是一個國人必須更加警覺的問題;但這不是我們在這裡要討論的東西。若有機會,這個課題必須由多方面人士從更多層面來探討才會清楚。
目前在這裡,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翻譯」,所以也就是要討論好的翻譯與壞的翻譯。有時候是翻譯「技術」的交流,交換;有時候我們不免要做一些翻譯評論。翻譯評論,本來主要是要對某一翻譯作品分析其文化社經政治等文化背景脈絡,從這裡依循自然脈絡,再順理成章論及文字、文法等問題。如若不然,在語言學方面做稍深入的探討也有必要。但是,如果要討論爛翻譯,由於爛翻譯往往是從閱讀原文的能力爛起,所以我們自然也會在爛翻譯作品的文字、文法層面多所著墨。這就是本部落格欲為之事。
衷心盼望各方人士交流,指導!